很早以前,景星镇兴隆川村有一个十二三岁的小男孩,爹娘都早死了,从小就给地主童员外家放牛,人们都叫他小牛郎。
小牛郎很爱牛,放牛很精心。每天从早到晚,总是在田野里、山脚下放大黄牛。他把这条大黄牛放养得又肥又大,可是童员外对他总是没有一点好气,不是说他太贪玩,就是说他太懒惰。有时他回家晚了,童员外还常用鞭子打他,或者不准他吃饭。小牛郎受尽了童员外的折磨,但也只能忍气吞声,过着苦日子。
一天,小牛郎放牛回家又晚了,童员外大发脾气,狠狠地打了他一顿,还不准他吃饭。小牛郎只好偷偷地躲在屋角里哭。他哭啊,哭啊……哭到半夜,才慢慢地睡去。第二天,天还没亮,童员外就把他叫醒,让他去放牛,并且严厉地吩咐他:“再放不好牛,饿你三天!”
小牛郎牵着牛,走到山上。因为实在太饿了,他就摘了些野果吃。吃了野果,又觉得实在太疲倦了,他就倚在一块大石头上打起瞌睡来。开头,他不时地睁开眼睛看看牛。大黄牛也好像很懂事的样子,只在他周围走来走去,找寻青草,不往远走。一会儿,小牛郎就呼呼地睡着了。
这时,树林子里忽然跳出一只猛虎,张牙舞爪地扑了过来,一口就把大黄牛咬翻在地,大黄牛连叫都没来得及叫一声,就被猛虎吃了,只剩下一个牛头。
小牛郎一觉醒来,见满地是血,一个牛头滚在血泊里。他仔细一看,正是他放的那条大黄牛的头。小牛郎吓得怔住了!这可怎么办啊?他越想越怕、越伤心,坐在牛头旁边,忍不住放声痛哭起来,眼泪像泉水一样涌出来,落在牛头上。
小牛郎从早晨哭到中午,从中午哭到黄昏,从黄昏哭到半夜,从半夜哭到天明……这样一连哭了三天三夜。眼泪流干了,眼睛开始流血,鲜血点点滴滴落在牛头上,最后连鲜血也流干了。忽然,“轰”地一声巨响,小牛郎睁开眼睛一看,已经不是坐在牛头旁边,而是坐在一座高大的牛头山旁边了。
这牛头山张开嘴,露出白白的牙齿,黄黄的舌头,一片金光闪亮。小牛郎爬进牛嘴里,看着看着,“呣吗”一声,像震天雷一样,吓得小牛郎连忙从牛嘴里钻了出来。
小牛郎急急忙忙跑到童员外那里,哭着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。童员外听到牛被老虎吃了,立刻眉毛倒竖,就要大发脾气。后来听说牛头变成一座大山,嘴里的牙齿是白的,舌头是黄的,都闪着光。他就想开了,那白色的牙齿一定是银子,黄色的舌头一定是金子。他就假意地笑眯着眼睛,对小牛郎说:“小牛郎,你不要哭,牛死了也就算了。现在你只要带我到牛嘴里去一下,我就不处罚你了。”
小牛郎带了童员外到牛头山去,童员外还带了一把斧头,一把锯子。他们一钻进牛嘴巴,童员外就高兴得跳起来:果然牙齿是银的,舌头是金的!这下可发大财啦!他连忙把斧头交给小牛郎,叫他把牛牙一颗颗敲下来,自己拿着锯子锯那金舌头。小牛郎是把牛头山当做自己的大黄牛看待的,哪里肯用斧头去敲呢!他为了不让童员外发觉,只用斧头柄轻轻地敲敲那发亮的牛牙齿。
童员外使劲地锯着金舌头,锯了半天,出了一身大汗,还是锯不断。他着急了,就夺过小牛郎的斧头,用尽全身的力气向金舌头砍去。顿时,只听得“轰”地一声巨响,牛嘴闭上了。接着又听见“嗤”地一声,小牛郎从牛鼻孔里喷了出来;同时,从另一只牛鼻孔里滚出了一只肥肥胖胖的小黄牛。这只小黄牛的样子,就跟原来那只大黄牛一样,只是牛角上刻有“小牛郎”三个字。小牛郎骑上小黄牛,快快乐乐地走到深山里去了。而那座牛头山的嘴巴和鼻孔呢,却永远地闭上了,塞住了!那残暴的童员外呢,也永远地被关在了里面。